刀剑研磨工艺流程
中国刀剑自古以来不仅是早期皇权的象征和士大夫佩剑身份的体现也是一种综合艺术的写照。刀光剑影、寒气逼人等词语更能显示一把剑的灵魂所在。经过十余年的研磨经历与不断的摸索,阐述一下自己的一些研磨心得与感悟。 中国刀剑不仅仅只是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也是现代人的收藏品。它在中国人的心中近乎成为一种信仰而被崇拜,所以才产生了现在独特的研磨技艺。通过研磨师的一道道研磨工序,表现出刀剑独特的锻造花纹肌理。也充分的表现出刀剑的优雅、气节与尊严。 研磨前的准备工作 1、一把古剑拿到手中先不要急于研磨,把剑拿在手里花上时间充分观察是必要的程序。一把剑锈蚀与包浆、剑条是否弯曲、刃冲裂等,在研磨前先做“金相探测”,无侵入性的电子超音波扫描投影等,这样就不会破坏剑的信息,有助于保护与判断剑的年代与当时的锻造,就像与古人对话一样……新刀剑因刀匠的制作问题也会有瑕疵,经过充分观察与研究后,可以避免锻造或淬火的失败而提前做好研磨前的准备工作。目前国内大部分使用骑马式研磨法减轻劳动强度与长时间研磨对身体下肢的损伤。 2、磨石的种类 (1)基础研磨用石,主要有七种(部分选用日本磨石) 1、 天然石、人造石:颗粒粗糙,用于大面积锈蚀的刀剑; 2、中性磨石:色黄白,细度大概在400左右,石质中硬,切削能力中等; 3、高中性磨石:太行山脉出产,茶色,细度大概在600左右,石质硬,切削能力中等; 4、人造磨石:细度800—1200,石质硬,切削能力中等; 5、特质沉泥:细度1500左右,石质硬,切削能力中等; 6、天然磨石:细度3000—4000,石质软,切削能力中等; 7、天然磨石:细度5000以上,石质硬,切削能力差。 (2)研石——磨完后用石(日本研石代用) 1、人造石片:优质“内云砥”切割成的小片; 2、特质沉泥代用:日本出产的“地艳砥”切割而成,黄色与灰绿色,质地硬。 研磨工艺介绍 刀剑研磨可分为基本整形磨、粗磨、细磨、精磨、细研,也学习日本本阿弥家族流派研磨技艺。本阿弥家始祖妙本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他们家世代侍奉足利家、丰臣家、德川家,进行日本刀研磨、鉴定工作,其中的本阿弥光悦最为有名。 研磨 刚刚打出的刀剑首先用颗粒粗糙的天然石或人造石进行整形,大约180—220目;中性磨石磨出剑刃的形状、除去古刀剑较深的斑点,大约400目左右;在用高中性磨石(600目—900目)两块磨石进行分段磨制;人造石或特质沉泥(1000目—1500目)三块磨石进行前推进式、左右式进行细磨;如刀剑有血槽,需使用特质锥形钢棒敷研磨膏与润滑剂进行血槽压光,压光前需要覆盖剑体或刀体表面防止划伤;然后使用天然磨石(3000目—5000目)三块磨石继续进行精磨,精磨中经常进行密切的观察磨石的粒度(天然石中含有天然的杂质),稍不留神会对刀剑产生更难处理的划痕,5000目以上的天然研石是显示剑刃的肌理、剑脊的微妙变化的重要石材。 敷土烧刃的宝剑可以用日本研石代用。把内昙砥的一小块用手指摁住,在刃上研磨,一直到手感很光滑。地艳。用鸣滝砥大约10-20块,切割成小块用手指擦。这样把刀剑肌理的微妙变化显现出来。 擦拭。把刀在锻打过程中出现的氧化皮粉末,和油掺在一起炼成黑色的糊状物,用脱脂棉在刀身上来回擦拭。细微的粉末会渗进刀剑身,刀剑会显现出黑亮的光泽。 剑刃取。把刃艳工序用的砥石切成圆片状,擦刃纹的部分。刃会浮现出来。刃纹的形状也定型了。但是,这道工序并不能改变刃纹的本质形状,比如想把直刃纹改成乱刃,这是不可能的。原则是极力保持刃纹的形状,而其氛围则可以适当发挥(个人认为刃取是体现研磨灵性的点睛之笔,是“理性与感性的撞击”箇中滋味,只可意会大家慢慢品味)。 水淬或油淬的刀剑(不包括敷土烧刃刀剑)可以按照中国传统与家族传教用五色粉末(天然矿石、朱砂、赭石、雄黄等配方)来化妆刀剑,更显花纹质感与剑气。